缠师讲坛-解构缠论,成就缠迷!

搜索

教你炒股票单帖整理版

  [复制链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态问题。从来,大多数人都是容易买对,永远卖不对,结果就是坐电梯。说白了,就是贪婪所致。
宁愿卖早,不要卖晚,卖早,有钱,就有新的机会可以把握。卖晚,不仅坐电梯,还把机会成本给搞起来了。
至于卖点的精度问题,那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卖多了,精度自然高,对理论的把握自然好。一把好刀,一次都不用,有什么用?
(2007-08-16 16:34:13)
********************
  [匿名] 夜雨2007-08-16 16:53:50
姐姐,我昨天的发言好象领会了一些您说的长期投资想法呢
把昨天的发言帖过来:
庄托是在高位让人们买,我是在低位买,同一种理由,两种结果。在别人热情的时候我们要走开,在别人抛弃的时候我们要捡起来。这就是最重要的操作策略。
基本面并没能错,只有基本面才能决定股价的长期走势。只是买入的时点很重要
在416,18元的时候,说重组基本面,让大家买入,那是骗人的,在416,前一段时间,7-8元的时候,让大家买入,理由同样是基本面,那就是抄底了。所以在股市最重要的是克服自己的恐惧和贪婪。
==
对,关键是买点的级别。在一个1分钟买点买了说要长期投资,那是自欺欺人。
(2007-08-16 16:59:27)
********************
上面大盘网友的地址打不开,所以你下一个问题回答不了。
请给一个能打开的地址,以后再回答你的问题。
先下,再见。
(2007-08-16 17:02:37)
教你炒股票71:线段划分标准的再分辨


虽然67课已经给出了线段划分的标准,但由于那里用的是比较抽象的类数学语言,所以理解上可能还有困难,因此,逐一进行再分辨。
首先要分辨的,是特征序列中元素的包含关系。注意,特征序列的元素包含关系,首先的前提是这元素都在一特征序列里,如果两个不同的特征序列之间的元素,讨论包含关系是没意义的。显然,特征序列的元素的方向,和其对应的段的方向是刚好相反的,例如,一个向上段后接着一个向下段,前者的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后者是向上的,因此,根本也不可能存在包含的可能。
那么,为什么可以定义特征序列的分型呢?因为在实际判断中,在前一段没有被笔破坏时,依然不能定义后特征序列的元素,这时候,当然可以存在前一特征序列的分型,这时候,由于还在同一特征序列中,因此,序列元素的包含关系是可以成立的;而当前一段被笔破坏时,显然,最早破坏的一笔如果不是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那么,特征序列的分型结构也能成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转折点前的最后一个特征序列元素与转折点后第一个特征元素之间肯定有缺口,而且后者与最早破坏那笔肯定不是包含关系,否则该缺口就不可能被封闭,破坏那笔也就不可能破坏前一线段的走势。这里的逻辑关系很明确的,线段要被笔破坏,那么必须其最后一个特征序列的缺口被封闭,否则就不存在被笔破坏的情况。
那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最早破坏那笔就是转折点下来的第一笔,这种情况下,这一笔,如果后面延伸出成为线段的走势,那么这一笔就属于中间地带,既不能说是前面一段的特征序列,更不能说是后一段的特征序列,在这里情况下,即使出现似乎有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的走势,也不能算,因为,这一笔不是严格地属于前一段的特征序列,属于待定状态,一旦该笔延伸出三笔以上,那么新的线段就形成了,那时候谈论前一线段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就没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上面说得很复杂,其实就是一句话,特征序列的元素要探讨包含关系,首先必须是同一特征序列的元素,这在理论上十分明确的。
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从转折点开始,如果第一笔就破坏了前线段,进而该笔延伸出三笔来,其中第三笔破点第一笔的结束位置,那么,新的线段一定形成,前线段一定结束。
这种情况还有更复杂一点的情况,就是第三笔完全在第一笔的范围内,这样,这三笔就分不出是向上还是向下,这样也就定义不了什么特征序列,为什么?因为特征序列是和走势相反的,而走势连方向都没有,那怎么知道哪个元素属于特征序列?这种情况,无非两种最后的结果:1、最终还是先破了第一笔的结束位置,这时候,新的线段显然成立,旧线段还是被破坏了;2、最终,先破第一笔的开始位置,这样,旧线段只被一笔破坏,接着就延续原来的方向,那么,显然旧线段依然延续,新线段没有出现。
在67课里,把线段的划分分为两种情况,显然,分清楚是哪种情况,对划分线段十分关键。其实,在那里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清楚,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个分型结构中所谓特征序列的元素,其实是站在假设旧线段没被破坏的角度说的,而就像所有的分型一样,就算是一般K线的,都是前后两段走势的分水岭、连接点。这和包含的情况不同,包含的关系是对同一段说的,而分型,必然是属于前后的,这时候,在构成分型的元素里,如果线段被最终破坏,那后面的元素肯定不是特征序列里的,也就是说,这时候,分型右侧的元素肯定不属于前后任何一段的特征序列。
这个道理其实很明白,例如前一段是向上的,那么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而在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如果最终真满足破坏前线段的要求,那么后线段的方向就是向下的,其特征序列就是向上的,而顶分型的右侧元素是向下的,显然不属于后一段的特征元素,而该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又属于后一段,那么显然更不是前一段的特征元素。所以,对于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只是一般判断方面的一种方便的预设,就如同几何里面,添加辅助线去证明问题一样,辅助线不属于图形本身,就如同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其实不一定属于任何的特征元素,但对研究有帮助,当然是要大力去用的,如此而已。
其实,线段的划分,都是可以当下完成的,无非是如下的程序: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线段划分的两种情况去考察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就这么简单。
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元素就是以该假设转折点前线段的最后一个特征元素,第二个元素,就是从这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同方向的,因此,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缺口,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否则就是第一种,然后根据定义来考察就可以。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包含的问题,上面的分析知道,在这假设的转折点前后那两元素,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因为,这两者已经被假设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不一定是同一特征序列的;但假设的转折点后的顶分型的元素,是可以应用包含关系的。为什么?因此,这些元素间,肯定是同一性质的东西,或者就是原线段的延续,那么就同是原线段的特征序列中,或者就是新线段的非特征序列中,反正都是同一类的东西,同一类的东西,当然可以考察包含关系。
估计看了上面的话,很多人更晕了。下面有几个图,各位可以仔细揣摩一下。但最好还是习惯从定义出发。另外,大盘网友问到的那个图,显然,根据定义,是两个线段,而今天42-44的分段,显然也是成立的。
注意,下图最后一个有问题,请看课程81里的更正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310.jpg
热点蔓延渐成潮流

当然,对看不惯、从1000点就开始说地球要毁灭、世界要末日、上海股市100点都没有价值的空头来说,这个题目太粉饰太平了,就是为了骗散户,哪里有什么热点,都是庄家拉高出货。可惜,这庄家拉高,从1000点一直拉了两年多、4000点,还在拉高,还在骗散户,不知道这究竟算是什么了?
本ID这里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在总市值超越GDP之前,本ID从来没有谈论过任何有关泡沫的问题,大概从上周起,本ID才开始谈论这个问题,而且给以后的走势一个明确的定义,就是泡沫化生存。如果说,从1000点的严重被低估状态到上周的刚好达到GDP,这个时间有两年,请问,这制造泡沫到泡沫真正破裂,至少要多长时间才合适呢?
所以,如果没有对全局的一个大方向的把握,永远在每天的波动中折腾自己,或者每天就盼望着大跌、熊市、100点,再一次1000点,那是脑子水太多了。以前,本ID已经给这种人一个定性:这种人,真跌了,也和他们没关系,就算有熊市,真正的底部也和他们没关系,真有大调整,也和他们没关系。1000点和他们没关系,3400点和他们没关系,3600点同样和他们没关系。
还是回到今天的走势,现在,十分明确的现象,就是热点在蔓延。本ID以前曾说过,中报出来后,二、三线股会逐步活跃,本月结束,这中报基本就出来了,那些业绩不好,但有题材的股票抛开业绩这个枷锁,会逐步活跃起来的。
其实,这个节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来都是在业绩大面积公布时,所谓业绩好的、一线股表现得好一点。等业绩公布完了,业绩作为题材被炒烂了,自然要找新的来替代,否则就维持不住这锅的热度。当然,今年有点例外,就是业绩公布完以后,一线成分也不会太耷拉,为什么?还不是那期货闹的,有那东西在前面晃悠着,一线成分这些大狗小狗,总要不时奔跳折腾几下的。
今天涨停的股票里,二、三线已经占了绝大部分,这就是一个热点蔓延的正常现象。这火如果能再坚持几天,就会彻底燎原。
今天,就不帖图了,节省点上传图片的空间。今天的分段也太简单,没什么特别的。昨天说了,现在在技术上,就是要先形成5分钟的第三类买点,然后是30分钟第三类买点,这才能最终确认突破的有效,在这之前,都只能看成了一个中枢震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留下的缺口,构成短线的技术关键,而上方的真正压力,并不是什么5000点,而是2/3线,目前在5089点,这在前面曾以问题的形式给各位说过了。突破1/2线,上一条就是2/3线,这涉及预测,但有比较大的经验值保证,但本ID为了彻底反对预测,所以只以问题的形式和各位讲,就是不希望让各位先入为主,影响当下的判断,那才是真工夫。
预测这种东西,不过是按一个模子照套,傻子的干活而已。2/3后就3/4线,目前在哪里,傻子都能干活出来,所以预测都是傻子的干活,还是不要提了。
今天可以回答问题到5点。
2007-08-21 16:01:49
缠姐好!
下面是几个月以前跟贴的问题,至今仍想不明白。能不能详细说说?
――――――――――――――――――――――――――
第18课有个定理有点疑问,该怎么理解?
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
这定理三中提到的两个次级走势组合,比如“趋势+盘整”,是否同级?这里说的是两个同级走势的连接?还是从走势组合观点看,那个盘整中枢级别高于趋势中枢级别?
==
这和连接的结合性有关。简单说,只要能分解出两段次级别走势就可以。详细情况,下几堂课程会说到,请耐心等等。明天就继续说这几种不同分解的问题。
==
盘整中枢为什么一定要高于趋势的?关键不是盘整还是趋势,而是中枢究竟是什么级别,没有中枢,没有中枢的级别,哪里有什么盘整、趋势以及他们的级别?
这个问题其实说过N次了,盘整结束的标志就是第三类买卖点,而趋势结束的标志就是形成该级别的背驰后对最后一个中枢的回拉,为什么一回拉趋势就肯定完成?因为,一回拉,肯定就有更大级别的中枢形成,所以原来级别的趋势肯定就破坏了。这个逻辑关系是极端严格的。
那么,我们是否要等到回拉才决定进出?当然可以,可以等回拉后再一次向上,形成所谓的第二类买卖点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完全可以不用背驰概念,纯粹就用三类买卖点就可以。
当然,实际操作中,可以用背驰,在第一类买卖点操作,为什么?因为背驰后一定回拉,这是本ID理论的一个定理。
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虽然背驰一定回拉这个定理是100%成立了,但即使没有这个定理,本ID的理论依然成立,为什么?因为走势必完美,第一类买卖点后还有第二类买卖点,这是纯图形的,而背驰是动力学的。
(2007-08-21 16:20:01)
********************
   石猴2007-08-21 16:09:23
问题:封闭还是不封闭?
67课中讲:强调,在第二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第一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可以。
71课中:这里的逻辑关系很明确的,线段要被笔破坏,那么必须其最后一个特征序列的缺口被封闭,否则就不存在被笔破坏的情况。
==
这根本不是问题。线段破坏和线段的笔破坏根本就是两个概念。线段被笔破坏,但线段不一定被破坏,也就是说,线段被笔破坏,那特征序列的缺口被封闭,并不意味着线段一定被破坏,有新的线段产生。
线段破坏,就是那两种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第二钟情况中还包括了一种最特殊的,也就是所谓小级别转大级别后连最后的特征序列缺口都不回补的情况。
(2007-08-21 16:27:28)
********************
  [匿名] 新浪网友2007-08-21 16:30:33
越来越感觉你的理论比一些我看过的理论有用的多,不过,我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近段时间想试试把成本降为0,结果总是把筹码弄丢了,郁闷啊
==
加大操作级别,对新手来说,先练习持股,在一个大级别买点买入后持有到大级别的卖点,怎么都应该是30分钟以上的。你看这次从3600上来,从来就没有效跌破过5日线,对初学者,用这一招就比所有的所谓专家高多了。如果资金大的,就看5周线。
至于中枢震荡中的短差,那是一个高难度的活动,初学者当然做不好。至于趋势中时,根本就不存在做差价的可能,趋势中,唯一需要干的就是等待背驰。注意,上面说的,都是在你的操作级别的意义上。
(2007-08-21 16:40:58)
********************
对于石猴网友的问题,由于有代表性,再多说两句;
笔破坏与线段破坏,是两个不互相包含的概念。并不是笔破坏就一定线段破坏,也不是线段破坏一定要笔破坏。
显然,在线段破坏的第一种情况下,必然是笔破坏的。
在线段破坏的第二种情况下,就不一定了。
反之,线段破坏如果不是笔破坏,那么一定是第二种情况的。
那么,笔破坏为什么要单独提出来?因为笔破坏有动力学上意义。
本ID的理论,有一部分和物理学有点类似,就是探讨动力学方面的东西,这方面,各位现在接触最多的就是背驰,而笔破坏,和这一样属于动力学方面的内容,这在以后会逐步说到的。
先形态学,再动力学,各位慢慢来。
先下,再见。
(2007-08-21 17:02:26)
教你炒股票72:本ID已有课程的再梳理


任何事情,都有缘起。本ID是个大杂家,本ID现实中最终的落脚处,是文化的总构建,所谓三教九流,彻底穷源地玩弄一把。虽然,经济上,本ID早就可以天天腐败什么活都不干了,但现在又没老到要在书斋里天天写书的地步,本ID觉得,那至少是40岁以后才能干的事情。因此,本ID在网上写东西,纯粹是顺着形势来,并没有什么计划。
写关于股票的事情,对于本ID来说,不过是把本ID这十几年天天干的事情复述一下。正如在课程开头,本ID说的““教你炒股票”这样的题目,全中国不会有第二人比本ID更适合写的。” 当然,这种话招人恨的,不过却是事实。
和股票相关的事情千奇百怪,本ID是什么都经历过,所以,开始写的时候,并没什么主题,只是漫谈。但对一般散户来说,听些掌故没什么实质意义,说消息面,肯定也没什么意义。如果你消息灵通到公布什么利好利空前都是第一时间知道,那么就没什么可说的。而对于散户来说,那种靠拿着原始股就可以翻几十几百几千倍的时代早过去了。靠研究公司基本面买股票,那种积累速度太慢,只适合大资金。其实,一切关于基本面的研究,最终都归于行业或总体经济的发展。最简单、最不伤脑筋的方法,本ID也说过,就是买指数基金、或者具体行业、板块的基金。对于散户来说,你对基本面的研究能力要超过一个好的基金团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至于指数基金,那就更不用说了,至少你肯定不会跑输指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散户来说,最终能战胜市场、获得超越市场的回报的,只有在本ID所说的乘法原则下的技术面操作。技术面是三个独立系统里的一个,而另外两个,例如比价关系与基本面,可以配合决定你的介入种类。但当介入到一个品种后,技术面在操作上就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为什么?因为其他的面,变化的频率都没有技术面高,像基本面,其变化大致是有一定的稳定性的,不可能天天都是奇点、断裂点。比价关系也一样,一种比价确立后,就基本保持稳定了,不可能天天都变化。所以这种变化少的系统,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研究,而技术面显然不同。
所以,最终本课程开始说技术面是顺理成章的。而技术方面,本ID的理论,肯定是关于技术方面最好的理论了,本ID本来是想在40岁退休后才写出来的,但大概是缘分到了,本ID也没刻意一定不写出来,所以就慢慢地写出来,而且现在还在写着。
开始时,本ID并没有认真想写整套理论,因为当时好在网上骂男人玩,所以开始写技术的,都是用些损男人开心的招数,当时说的只是均线系统,那东西和本ID的理论没什么关系,只是闹着玩的。当然,如果真掌握了均线系统,也可以应付一定的情况了,例如,在日线单边走势中,最偷懒的方法就是看着一5日线就可以,而5周线就更是中线的关键,5月线是长线的关系。例如,为什么现在牛市的第一轮肯定没走完?很简单,你什么时候见过牛市的第一轮调整不跌破5月线的?这两年多,这5月线被有效跌破过吗?显然没有。而第一次跌破5月线后,下面的10月、30月线上来,自然构成新的调整底部,后面自然还有一波大的。
后来开始写于本ID理论有关的东西,开始,只是想把一些有用的结论告诉各位,因此课程都不是按正式的理论框架写的。本ID的理论,本质上分两部分,一是形态学,二是动力学,当然三就是两者的结合。如果按正式的课程,那肯定要先讲形态学。但如果不说动力学,那至少背驰是没法讲了,然后中枢震荡也不可能用类背驰的方法去判别,第一类买卖点也无法说了。而所有买卖点,归根结底都是第一类买卖点,那这样,要把形态学和动力学都说完,才说第一类买卖点,估计所有看的人都会晕倒。
所以,当时把于初学者有用的一些简单结论先说了,就是让各位有点实践的乐趣,当时000999刚好在6元,还很明确地说了,买这股票,就当本ID把你要给市场交的学费都给各位准备好了,就是让各位耐心学下去,拿着一个长线股票,至少比你到处乱跑要强点。这样安心学习,也是不错的。当然,有能力的,也就可以边学边实践,这没有任何需要统一规划的地方。
站在纯理论的角度,形态学是最根本的。形态学,从本质上就是几何,这部分内容,是无须任何前提的。以前说的本ID理论成立的前提,其实并不是针对这部分的,主要是针对动力学部分。因此,就算一个庄家自己全买了,一个人天天自我交易,也永远逃不出形态学画的圈圈。而动力学方面的东西就不同了,必须有本ID要求的那两个前提: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
动力学,是属于物理范畴的,但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物理,物理的本质就是几何,当然,这是所有物理学家都不可能认同的,但如果用一些几何结构就可以把所有物理的常量给搞掂,那物理学家不认同也是白搭。同样道理,本ID理论里的动力学部分,本质上也是几何,只是这种几何比较特别,需要把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作为前提转化为某些几何结构,然后构造出理论的证明来。
所以,本ID理论在整体上依然只是几何,只是需要有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的前提。而且,最终的理论,当然不会涉及那些基本上谁看都会晕的几何结构,而是谁看都能看明白的当下的走势。理论和理论的证明那是两回事情。费马猜想谁都看得懂,费马猜想的证明,能全看懂的人不会超过1千万分之一。
当然,本ID的课程,基本的逻辑顺序还是一直坚持的,不过,如果是最终的课程,那么最开始的一章,肯定是形态学,和这课程的顺序大为不同。但现在,由于已经写成这样一种形态学和动力学混着说的状态,当然只能一直混着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形态学、动力学,其实很好分辨,任何涉及背驰的,都是动力学的范围,背驰是动力学的基本点之一。另外,中枢、走势的能量结构之类的东西,也属于动力学。而形态学,就是中枢、走势类型、笔、线段之类的东西。
其实,光用形态学,就足以形成一套有效的操作体系。只是在形态学中,由于没有背驰的概念,所以第一买卖点是抓不住了,但第二买卖点是肯定没问题的。单纯用形态学去操作,就是任何对最后一个中枢的回拉后第一个与回拉反向的不创新高或新低的中枢同级别离开,就是买卖段。
就算按照这么简单的方法,也可以很容易判断现在在日线上的操作思路,例如,去年5月和今年5月后的调整,算是同级别的,那么,其后的卖点就是,万一回拉4335点之下,任何第一次向4335点上的与回拉级别相同的不创新高的反抽都是卖点。如果一直没有回拉回到4335点,又在上面形成新的同级别中枢,那么操作的标杆就进一步提到那个中枢上,如此类推。按照这种方法,那么从2005年中到现在,你都应该持股不动,为什么?因为没有卖点。当然,实际操作,要针对具体个股,说指数只是举例子。个股上,看000777在日线,6月20前后的一段,就可以看出类似的效果;但如果你是看周线图的,那么现在的卖段还没有出现,而且可以明确地看出,其6-7月份的调整,不过是突破历史高位后的回抽过程,站在更大的视野上,看到更大的方向,如此而已。
当然,上面只是说如果只用形态学,也可以进行操作,但实际上,当然是动力学、形态学一起用更有效。所以,千万别认为以后就只用形态学了。不过这里有一个用处,就是那些对背驰、区间套没什么信心的,可以先多从形态学着手。而且,形态分析不好,也动力不起来。
站在实际应用的角度,关于中枢的递归定义以及与从分型、笔、线段开始的最小级别定义之间的区别之类的东西,也是可以不管的,但这样,逻辑上就容易乱,所以,搞清楚没坏处。如果你实在特懒,那就从分型学起,这也可以。
下面,本ID给出一个懒人线路图:
分型-笔-线段-最小级别中枢-各级别中枢、走势类型
上面几个东西,是形态学中最基本的,完全没有办法再简略了,所以无论多懒,如果真想学本ID的理论,那请先把这几样东西搞清楚。
关于形态学,后面还有很多内容,最主要是关于各种与结合律相关的问题。当然还包括世界上所有有关股票的理论中关于形态部分的理论,根据本ID的形态学,例如什么K线理论,波浪理论之类的玩意,都可以从本ID的形态学中严格推出,而且,本ID还可以指出他们的缺陷以及原因。这个工作是必须干的,彻底穷源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包罗万象。
注意,有时候课程是由浅入深,前面不严格的,后面引进新概念后,就可以严格定义了。例如,最开始时,说上涨、盘整,都是用高、低点之类的东西,因为当时没说中枢,所以不可能严格定义,后来说了中枢,就可以给出严格定义。
再例如,64课里,由于没说特征序列的元素之类的概念,所以里面关于线段一些论述都如同用高、低点定义上涨、盘整一样,不太严格,到67课说了特征序列之类的东西后,定义就是严格的,所以在67课里,本ID说“本课,就是把前面“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
为什么说原来的不精确,因为按照原来没有特征序列的定义,那么线段里都要继续存在类似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而有了特征序列后,就不再需要这种情况了,这样才能把线段给精确划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本ID目前的讲课,一开始就没有按正常课程应该的顺序,所以,这种开始不精确后来再精确的情况才会发生。本ID愿意先不引进复杂的概念,先把大方向给说了,然后再说复杂的概念。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理解能力差的,可以接受简单,不太精确的方式,这样也没什么问题,也可以用。例如,像特征序列的分型这样的概念,本ID就严重怀疑孔男人能理解的机会能超过10%。所以,如果不能理解精确的,就用不精确的,等有理解力,对市场再了解深了,再学精确的也可以。
例如,如果你现在只能理解男上位、女上位,吻之类的东西,那也很好。关键是精通一样东西,精通就好,就怕半通不通。所以,以后有问题,一定要问,把所有想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才行。当然,本ID无法回答所有问题,但有代表性的,一定会安排回答的。
教你炒股票73:市场获利机会的绝对分类

说起获利,最一般的想法就是低买高卖就获利,但这是一种很笼统的看法,没什么操作和指导意义。任何市场的获利机会,在本ID理论下,都有一个最明确的分类,用本ID理论的语言来说,只有两种:中枢上移与中枢震荡。
显然,站在走势类型同级别的角度,中枢上移就是意味着该级别的上涨走势,而中枢震荡,有可能是该级别的盘整,或者是该级别上涨中的新中枢形成后的延续过程。任何市场的获利机会,都逃脱不了这两种模式,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本ID理论而知。
在你的操作级别下,中枢上移中,是不存在着任何理论上短差机会的,除非这种上移结束进入新中枢的形成与震荡。而中枢震荡,就是短差的理论天堂。只要在任何的中枢震荡向上的离开段卖点区域走掉,必然有机会在其后的中枢震荡中回补回来,唯一需要一定技术要求的,就是对第三类买点的判断,如果出现第三买点你不回补回来,那么就有可能错过一次新的中枢上移,当然,还有相当的机会,是进入一个更大的中枢震荡,那样,你回补回来的机会还是绝对的。
很多人,经常说自己按本ID的理论做短差买不回来,这没什么奇怪的。如果你连中枢都没分清楚,级别也没搞懂,中枢上移与中枢震荡也分不清楚,第三类买点就更糊涂,那也能短差成功,只能说你刚好运气好,死耗子摔到瞎猫爪子上了,天上哪能天天掉死耗子?
以上,只是在某一级别上的应用。用同一级别的视角去看走势,就如同用一个横切面去考察,而当把不同的级别进行纵向的比较,对走势就有了一个纵向的视野。
一个月线级别的上涨,在年线级别上,可能就是一个中枢震荡中的一个小段。站在年中枢的角度,如果这上涨是从年中枢之下向中枢的回拉,那么,中枢的位置,显然就构成需要消化的阻力;如果是年中枢之上对中枢的离开,那么中枢就有反拉作用。这都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下面谈论的,是如何选择超大的机会。
人生有限,一个年中枢的上移,就构成了人生可能参与的最大投资机会。一个年的中枢震荡,很有可能就要搞100年,如果你刚好落在这样的世界里,简直是灾难。而能遇到一个年中枢的上移机会,那就是最牛的长线投资了。最牛的长线投资,就是把一个年中枢的上移机会给拿住了。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的生命来说,可能最现实的机会,只是一个季线级别的上涨过程,这个过程没结束,没见到那新的年中枢,人已经没了。这个年中枢的上移过程,有时候需要N代人的见证。看看美国股市的图,现在还没看到那新的年中枢,依然在年中枢的上移中,想想美国股市有多少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对于一个最现实的获利来说,一个季度甚至月线的中枢上移,已经是足够好的一生最大的,在单个品种上的长线获利机会。
一个季度中枢的上移,可能就是一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月线上涨,能有如此动力的企业,需要怎么样的素质?即使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单个企业的规模是有其极限的。而一个能获取超级上涨的公司,也不可能突破那个极限。因此,顶已经是现实存在了,根据企业的行业,其相应的极限还有所不同。对于操作来说,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哪些企业能向自己行业的极限冲击。
但针对中国的企业、上市公司,我们还可以给出一个判断,就是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必然有至少一个中国的上市公司会去冲击全球的行业理论极限。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魅力所在。因为,几乎有多少个行业,就至少有多少只真正的牛股。
不过,有些行业,其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筛选出去。这种行业的企业,注定了,是没有季线甚至月线以上级别中枢上移的,除非他转型。因此,远离那些注定没有季线甚至月线以上级别中枢上移的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最终都是某级别的中枢震荡。这里,就涉及基本面的分析与整个世界经济的综合判断,谁说本ID的理论只管技术的?但任何的基本面,必须在本ID的几何理论的关照下才有意义,在这个视角的关照下,你才知道,究竟这基本面对应的是什么级别、什么类型的获利机会。
找到了行业,就到了具体企业的寻找。对于长线投资来说,最牛的股票与最牛的企业,最终是必然对应的。没有人是神仙,谁都不知道哪个是最后的获胜者。但谁都知道,最终的获胜者最终必然要到,例如10万亿人民币的市值,那么,他的市值必然要经过任何一个低于10万亿人民币的数。
这就足够了,这就马上可以百分百推理出,这个企业,或者是当下的龙头,或者是在今后某一时刻超越当下龙头的企业。有这样一个推论,本ID就可以构建出一个最合理的投资方案。
一、用最大的比例,例如70%,投在龙头企业(可能是两家)中,然后把其他30%分在最有成长性(可能是两三家)的企业中。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龙头企业已经在基本面上显示必然的败落,那当然就选择最好的替代者,如此类推。
二、只要这个行业顺序不变,那么这个投资比例就不变,除非基本面上出现明显的行业地位改变的迹象,一旦如此,就按等市值换股。当然,如果技术面把握好,完全可以在较大级别卖掉被超越的企业,在其后的买点再介入新的龙头已经成长企业。
三、这就是本ID理论的独门武器了,充分利用可操作的中枢震荡(例如日线、周线等),把所有投资成本变为0,然后不断增加可持有筹码。注意,这些筹码,可能是新的有成长或低估价值的公司。
四、没有第四,如果一定要说,就是密切关注比价关系,这里的比价关系,就是市值与行业地位的关系,发现其中低估的品种。
注意,任何的投资,必须是0成本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以上这个策略,就是基本面、比价关系,与技术面三个独立系统完美的组合,能这样操作股票,才有点按本ID理论操作的味道。
当然,以上,只适合大资金的操作,对于小资金,其实依然可以按照类似思路,只是只能用简略版,例如,就跟踪龙头企业,或者就跟踪最有成长性的那家。
当然,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小资金,利用小级别去快速积累,这是更快速的方法,但资金到一定规模后,小级别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缠中说禅 发表于 2013-11-25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可能说,你怎么不说政策面?政策面那种玩意,不过是制造最多是周线级别的震荡,这正是提供技术上降低成本、增加筹码的机会。1929年、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改变美国股市年线级别的中枢移动,政策面又算得了什么?
教你炒股票74:如何躲避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本质上是不可准确预测的,只能进行有效的相应防范。
首先,中国政策性风险将在长时间内存在,这是由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环境所决定的。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是重监管、轻调控,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至少将在很长时间内,监管和调控都至少是同等重的,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时期,调控将成为最重要的方向。这是客观现实,是由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其实并不是任何人故意要这样的,所以,任何对这的指责,其实都是有毛病的。
调控,有硬调控与软调控两种。像发社论、讲话、严查之类的,就是明显的硬调控,这种调控方式是否永远不再发生,这谁都不敢保证;至于软调控,就是调控中不直接以资本价格为最直接的目的,而是结合着更多大的方面考虑,政策上有着温和和连续的特征。
当然,站在调控的角度,如果软调控不得力,那么硬调控成为唯一选择的时候,这其实不是调控者的悲哀,而是市场的悲哀,当市场的疯狂足以毁掉市场时,硬调控也是不得以为之。这方面,也要对调控者有足够的理解。
有一种很错误的说法,就是中国的调控只调控上涨,不调控下跌,其实,站在历史实证的角度,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因为,实际上,调控下跌的情况一点都不少,最著名的,就是1994年的325点,那三大政策的缺口,现在还在那里,这难道不是对过分下跌的调控吗?只不过,那是一次最成功的调控,而对下跌的调控,或者说是救市,经常都很失败,这只能说明调控的水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样的观点,就是调控者都是坏蛋,散户都是受害者,机构都是串在一起和调控者一起算计散户的。这不过是一些市场的失败者或别有用心者的无耻谰言,根本没有任何事实的根据,纯粹出于自我想象。
一个政策的出台,决不是任何一个人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任何一个体制下,只要是一个体制,就有均衡,那种个人任意超越体制的事情,已经越来越没有发生的可能。而且,散户、机构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企图用抽象的名词掩盖一个个现实的实体而达到互相斗的结果,不过是某些运动逻辑的僵尸版。
其次,必须要明确,政策只是一个分力,政策不可能单独去改变一个长期性的走势。例如,就算现在有一个硬调控使得中短期走势出现大的转折,但最终也改变不了大牛市的最终方向。政策只有中短期的力量,而没有长期的力量,这点,即使对经济也是一样的。经济的发展,由经济的历史趋势所决定。中国经济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中国经济处于这样的历史发展阶段,任何国家在这样的阶段,都会有类似的发展。但并不是说政策一无所用,一个好的政策,是促进、延长相应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个好的分力。
所以,政策是一个分力,是作用时间和能量不是无限的,而且,政策也是根据现实情况而来的,任何政策,都有其边界,一旦超越其边界,新的政策就要产生,就会有新的分力产生。而且政策分力,即使在同一政策维持中,也有着实际作用的变化。一个政策,5000点和1000点,效果显示不可能一样。
明白了政策的特点,对政策,就没必要如洪水猛兽,以下几点是可以注意的:
一、一个最终结果决定于价格与价值的相关关系。当市场进入低估阶段,就要更注意向多政策的影响,反之,在市场的泡沫阶段,就要更注意向空调控的影响。
二、最终的赢利,都在于个股,一个具有长线价值的个股,是抵御一切中短分力的最终基础,因此,个股对应企业的好坏与成长性等,是一个基本的底线,只要这底线能不被破坏,那么,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而且,中短的波动,反而提供了长期介入的买点。
三、注意仓位的控制。现在透支已经不流行,但借贷炒股还是不少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把资本市场当赌场的,永远也入不了资本市场的门。在进入泡沫化阶段后,应该坚持只战略性持有,不再战略性买入的根本原则,这样,任何的中短波动,都有足够的区间去反应。
四、养成好的操作习惯。本ID反复说了,只有成本为0的,才是安全的,这大概是彻底逃避市场风险的唯一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地图

QQ|更新日志|版权声明|小黑屋|手机版|国恒缠师缠论谈 ( 鲁ICP备2022038653号-2 )

GMT+8, 2025-4-6 14:25 , Processed in 0.090074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应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