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师讲坛-解构缠论,成就缠迷!

搜索

记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复制链接]
szwangcw5 发表于 2015-4-24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缠迷您好,关注了这么久,何不登入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烛之武 于 2015-4-26 22:41 编辑

记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2015年04月23日 03:23:08 来源: 新华网

  4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伊斯兰堡接受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授予的“巴基斯坦勋章”。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华网伊斯兰堡4月21日电 题: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典范——记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是回到了亲如手足的兄弟家中,是来到了亲密无间的朋友身边。
  这是习近平主席2015年首访。期盼多时、瞩目万千。4月20日正午时分,访问以雁阵启幕。8架枭龙战机,全程护航中国专机,如湛蓝苍穹中雁阵翱翔。
  脚下这片辽阔壮美的陆地,充满了活力。从“一带一路”如火如荼,到亚投行、自贸区欣欣向荣;从“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到“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声音、中国作为,深刻凝聚着亚洲、牵动着世界。
  中巴关系,成为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更是面向未来的选择。“充实中巴命运共同体内涵,为中国同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作用。”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投向更广阔浩瀚的天空。
  历史篇
  用什么丈量中巴友谊的长度?
  28个小时、18场活动,高效、丰富,满是生动的细节、沁人心扉的话语。
  “每个细节,都能看出巴基斯坦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这样感慨。
  用历史垒成的口碑去丈量。
  “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这句话,印在报纸上、写在路边横幅上,挂在巴基斯坦领导人的嘴边。
  多少年来添砖加瓦,垒成今天的12个字。
  谢里夫总理却觉得,力度还是不够。他对习近平主席说:“中巴友谊比最高的山还高,比最深的海还深,比最甜的蜜还甜,比最硬的钢还硬。”
  而在中国,一提巴基斯坦,“巴铁”的口碑格外响亮。习近平主席告诉谢里夫总理,对于铁杆朋友,中国的理解是4个“好”字:“中巴是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是“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
  用历史铸就的定位去标注。
  全天候,寓意风雨无阻、永远同行。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侯赛因总统、谢里夫总理共同决定,将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举目全球,这在双边关系定位中,是唯一一个。习近平主席评价说:“这一定位是中巴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的鲜明写照,可谓实至名归。”
  巴基斯坦领导人曾经有句话:“如果有人想知道世界上两个国家之间可以拥有多么友好的关系,他就应该看看中国和巴基斯坦。”
  从历史中找寻答案。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宛如一幅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张骞策马、玄奘西行,千年前的丝路辉煌,连接着中巴。1951年中巴建交,新中国打破外部封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探索改革开放……一个个历史关头,一笔笔浓墨重彩。
  “无论国际风云和两国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一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习近平主席强调说:“这份情谊堪称独一无二。”
  用历史罕见的礼遇去书写。
  礼遇是一面镜子
  在机场迎接时、在总统府欢迎宴会时,总统侯赛因夫妇、总理谢里夫夫妇在多个场合同时出现。
  宴会上,侯赛因总统全家、谢里夫总理全家,簇拥着习近平主席夫妇,其乐融融。不知谁提议,“拍张全家福吧!”珍贵瞬间,定格于历史。
  在议会演讲时、在机场送行时,谢里夫总理一再赶行程去陪同习近平主席。他甚至从总统府乘坐直升机,只为早一步抵达机场为习近平主席送行。
  从议会大厦到总统府,宽阔大道上,谢里夫总理陪同习近平主席共乘总统礼宾马车,总统护卫队亲自护送。
  在机场、在会场、在街道、在饭店,处处是中巴友谊的海洋。机场上空,8架枭龙战机呼啸而过,向中国贵宾致敬。道路两侧,“向习近平主席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巴中是铁哥们”,数不清的标语、横幅,一笔一画书写着友谊。
  用历史赋予的使命去传承。
  夏克巴利山上,周恩来总理种下的那棵乌桕树,已是枝繁叶茂。
  半个世纪里,一株株中巴友谊树相继长大,也像年轮般镌刻着中国领导人到访的印迹。
  这一次,总理府花园最醒目处,习近平主席同谢里夫总理培土、浇水,共同种下一株挺拔的青松。
  年轻时,他多次听曾经担任驻巴大使的老领导,谈起中巴情谊。言犹在耳,感念颇深。“中巴关系得益于两国历代领导人的精心培育呵护,也得益于两国人民多年来的辛勤付出。”
今天,习近平主席对谢里夫总理意味深长地说,中巴友谊已经成为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好、发展好。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未来篇
  用什么保持中巴友谊的鲜度?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给出了答案:
  “人民是推动国家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两国人民支持是中巴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的不竭动力。”
  一切取决于人。从今天“人”的表现,可洞悉明天“国家”的前景。
  去年,侯赛因总统、谢里夫总理都是两次访华。习近平主席在同侯赛因总统会见时,热情邀请他今年再次访华,话音未落,侯赛因总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会见后,侯赛因总统向习近平主席郑重授予“巴基斯坦勋章”。这一最高荣耀,饱含着对中国、对习近平主席的赞赏和期盼。
  最美的语言,送给最尊贵的客人:“您是巴基斯坦伟大的朋友”、“巴基斯坦人民热爱并尊敬您”、“历史将铭记这些伟大的日子”……只是遗憾访问时间太短,巴基斯坦领导人纷纷期待下一次访巴早日成行。习近平主席欣然说:“两家应该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参议院主席拉巴尼形容说,中巴是大家庭之间的交往。
  习近平主席集体会见巴基斯坦各党派领导人时,一一握手寒暄,听他们讲述昨天、今天和明天。语言怎能追上情感的奔涌,时间又怎能阻断情谊的传递?感念中巴友谊、感奋两国未来。
  巴基斯坦流传这样的说法,对华关系里没有反对派。
  50多次掌声!习近平主席议会演讲,赢得了现场巴各党派代表的一致赞赏。谢里夫总理说:“巴基斯坦各政党都有一个统一的立场,要同中国发展强有力的伙伴关系,这是巴朝野上下的共同愿望。”
  2015年是中巴友好交流年。青年、智库、媒体……友好如绵绵细雨,浸润中巴大地。
  在下榻饭店,侯赛因总统专程赶来,陪同习近平主席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
  每一个沉甸甸的奖杯,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瘦小腼腆的艾哈迈德走上讲台,习近平主席紧紧握住他的手。
  中巴工人劈山斩棘,喀喇昆仑公路天堑变通途。人们不会忘记,那些长眠于此的中国工人。艾哈迈德自愿守护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37个春秋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
  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念及汶川地震悲怆中的温暖,巴基斯坦全部战略储备帐篷倾囊捐出;他忆起巴特大洪水时的中巴协作,中国派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医疗救援队;他也提到了不久前的也门撤离,引述巴舰队的铿锵誓言:“只要中国留学生不到,我们的军舰就不离港”……
  现场,几乎是一句话,一次掌声。巴基斯坦传统的鼓掌方式,是拍击桌子。听众心潮澎湃,掌声此起彼伏。
  未来可以期待,未来可以创造。
  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伊斯兰堡,习近平主席作出影响未来的战略判断。
  访问期间,巴基斯坦对中国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一再深表赞赏。“您关于命运共同体的远见卓识、关于‘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非常重要,必将启迪我们共同努力”;“您对本地区和平和繁荣有着远见卓识,我们希望分享这一远见卓识”……
  习近平主席就此提出五点建议:深化战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坚持世代友好、共对安全挑战、加强国际协作。
  “只要我们的心总是朝着两国人民希望的方向想,劲总是朝着两国人民希望的方向使,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中,我们始终有这样一位朋友;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始终有这样一位兄弟。(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地图

QQ|更新日志|版权声明|小黑屋|手机版|国恒缠师缠论谈 ( 鲁ICP备2022038653号-2 )

GMT+8, 2025-4-4 18:25 , Processed in 0.08340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应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