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师讲坛-解构缠论,成就缠迷!

搜索

20150319资本证券

[复制链接]
anhuilrs 发表于 2015-3-19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缠迷您好,关注了这么久,何不登入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anhuilrs 于 2015-3-19 09:31 编辑

导读:
1、内地访客去年到港购买244亿港元保单 对港个人业务贡献首超20%
2、今日视点:警惕“人造利空”比警惕“人造牛市”更重要
3、融资余额超1.31万亿元再创新高
4、外汇占款“转正” 货币宽松预期难减
5、IPO审核节奏加快 本周12家公司上会

内地访客去年到港购买244亿港元保单 对港个人业务贡献首超20%
       内地访客去年到港购买244亿港元保单
       对港个人业务贡献首超20%2013年,内地访客对港个人新单保费的贡献为16.1%
       对港个人业务贡献首超20%
       2013年,内地访客对港个人新单保费的贡献为16.1%
证券日报见习记者 刘敬元
       虽然2014年已经成为了匆匆那年的光影尘埃,但是这一年还是给历史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些许记录。
       比如,对于香港保险市场来说,内地访客新购买保单的保费占香港个人新业务保费的比例,首次超过20%。而这一比例首次超过10%的情况,仅发生在不久前的2012年。
       两年的时间,内地访客对港个人新单保费的贡献就由10%提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20%。两年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由99亿港元,一举增长1.46倍,达到2014年的244亿港元。
       曾有香港立法会保险界议员说,内地顾客是香港保险销售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对于内地访客越发流行到香港地区买张保单的现象,本报曾在2013年“五一”长假之后进行过深入报道和剖析,即两地法治环境的差异、内地保险制度的“缺失”以及保险产业链条的缺失,被认为是内地保险市场与相对成熟的香港保险市场之间的差异。
       似乎,内地访客去香港购买保险的一个最务实的考虑是保费“便宜”。对此,内地险企似乎有话说。
      增长近百亿港元
      3月13日,我国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保险业在2014年的毛保费总额为3297亿港元,与2013年比较,上升了13.4%。而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内地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0234.81亿元,同比增长17.49%。
       在一并公布的所有数据中,内地访客对港保险业务的占比数据极为扎眼,仍在不断提升。
       此前,内地居民赴香港买保险的热潮就受到业内关注,《证券日报》也对此刊发多篇报道(详见2013年,5月16日《去香港买保险 我们缺失了什么?》《保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短腿》、5月21日《去香港买保险应警惕什么?》,5月23日《五年五大官司揭示中国保险业典型性缺失》,10月24日《引荐赴港买保险内地保险经纪乐当介绍人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提示风险》,以及2014年6月12日《内地访客对港保险业贡献18%业务》)。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2014年,香港地区保险业向内地访客所发出的保单中,新保单的保费为244亿港元,占2014年香港个人业务的总新保单保费(1136亿港元)的21.4%。
        这一占比数据相较2013年,提升了5.3个百分点。此前香港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内地访客在香港地区的新保单保费仅为139亿港元,占香港个人业务的总新保单保费(923亿港元)的16.1%。
       2014年内地访客新保单保费从2013年的139亿港元增长到244亿港元,意味着,一年间,内地访客购买香港保单规模增长了近百亿港元。
       《证券日报》记者对香港保险业历史数据所做的统计显示,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于2005年首次发布内地访客在港购买保单数据,其时,在2005年的后三个季度,内地访客的新业务保费占香港个人业务新业务总保费的比例仅为5%,这一比例维持在5%-6%区间直到2009年才被打破。
       此后,即自2009年开始,内地访客对港保险业务的“贡献”不断提升。
       2012年,内地访客对港保险业务贡献由2011年的9%突破10%,一举达到12.8%,并在随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香港个人新保单中内地访客保单占比,2013年,第一季度为12.5%,上半年为13.1%,前三季度占比14.9%,2013年全年占比16.1%。2014年,第一季度占比18.2%,上半年占比18.4%,前三季度占比首次突破20%,达到20.3%;全年占比21.4%。
       从保费的绝对增长规模上看,内地访客2009年在港新保单保费仅为30亿港元,2010年为44亿港元,2011年为63亿港元,2012年为99亿港元,2013年149亿港元,2014年为244亿港元;也就是说,2010年同比增长14亿港元;2011年同比增长19亿港元;2012年同比增长36亿港元;2013年同比增长50亿港元;2014年同比增长95亿港元。
        保障全面免责少
       本报此前曾报道,内地访客去香港购买保险的一个重要考虑是保费“便宜”,这事实上也为内地保险从业人员所认可,如一家保险经纪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单纯从产品上看,香港很多保险公司的产品确实比内地便宜,并且其保障全面,免责条款少。”
       不过,一家寿险公司的总裁也认为内地险企有自己的“苦衷”。该总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大家老在说香港的健康险保费比我们便宜,怎么不说人家生活质量比我们高?不说发病率比我们低?我们在喝什么水?呼吸什么空气?”
       他坦言,健康险业务做得不好,险企们的压力也很大。比如他所在险企一年的健康险保险可能才几亿元,已经有理赔过500万元的案例出现,“保险期限才一年,我看得都害怕。”
       而除了保费便宜之外,似乎香港保险市场还于客户有更多吸引力。
       一位在内地、香港两地保险市场浸润30多年的保险“老兵”、某险企高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保险业与香港两地保险市场对比看,从监管到行业主体、再到从业人员、乃至民众,甚至媒体关注点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
      他说的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国内保险业的寿险销售误导、车险理赔难现象,在香港是几乎不存在的。香港人在买保单的时候知道买什么,而内地客户往往不知道。在香港人中很少有对销售误导或保单理赔投诉的,如果投诉可能是他觉得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而如果理赔有问题,就直接“法院见”了。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曾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本港人士在香港投保时必须知道,如果日后需办理理赔、或不满意保险公司的赔偿而要进行法律诉讼时,可能需亲临香港办理。一些申诉、聆讯、审理或裁决亦可能要求当事人亲临香港  法院提出诉讼才能受理。”
      按照我国相关法规,内地居民赴港期间向香港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符合法律规定,但仅限在香港签署保单内地访客欲购买,因此,欲购买香港保险公司保单的内地居民,需亲自赴香港签署保险合同;否则,保单可能无效。
       据了解,截至2014年年底,香港共有158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95家经营一般业务,44家经营长期业务,其余19家则经营综合业务。

今日视点:警惕“人造利空”比警惕“人造牛市”更重要
       警惕“人造利空”比警惕“人造牛市”更重要
证券日报评论员 董少鹏
      最近两周来,不少人开始为股市上涨过快而担忧,认为牛市即将终结。更有人索性把当前的牛市说成是“资金推动型牛市”、“杠杆牛市”,而忽略了190项改革举措带来的经济发展活力。与此同时,一些似是而非的利空消息也不断出笼。对此,我们应当细加辨别,并保持一分警惕。
      第一个“利空”消息是,证监会突查证券公司。
      一家报纸报道,证监会于3月17日中午突击检查了国泰君安投行部,称所有人的手机电脑都上缴,现在电脑都还未下放(疑为“下发”之误)。手机号、手机查询密码、登陆密码,电脑、QQ、微信、邮箱的全部密码都要当面提供,尤其所有并购重组项目都要抽查,还有一对一小黑屋访谈。另一个相关的消息是,证监会将于近期对200家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把这两个消息“组合”到一起,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证监会像“清乡队”、“还乡团”一样出场,要打压股市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经了解,并无证监会收缴所有电脑及密码等情节。而对证券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既是“查”也是“帮”。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就是要削减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是既定的路线图。证监会通过例行检查,既可以发现风险点,也可以找出“服务的短板”;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整个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上述给证监会依法常态稽查涂抹“肃杀气氛”的报道,是对政策的误读、误解。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机构希望大盘涨得慢一点,避免错过这班车,制造传闻。笔者要说的是,在证券监管已经常态化的今天,不需要搞运动式稽查了;对证监 会监管行为进行妖魔化处理,也不合时宜了。
      第二个“利空”消息是,中国养老金不能入市,因为美国经验是“社保基金80年不入市”。
       我国养老金入市已有较为成熟的思路;并且,全国社保基金已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广东省社保基金也有委托投资1000万元入市的试点经验。建立养老金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完善养老金的金融化管理模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适时之举。现在有人突然抛出“美国养老金80年不入市”的说法,实在是思维倒退。
      美国养老金是三个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联邦公共养老金(即托底养老金),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即401(k),第三支柱是自愿性个人养老金。联邦公共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养老金领取额与缴费工资的比例)平均为40%左右;余下的“60%待遇”,由第二支柱401(k)和第三支柱自愿性个人养老金来支撑。第一支柱不投资股票是真,但第二支柱投资股票、第三支柱投资基金(间接投资股票)也是真。所以,所谓美国养老金不投资股市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我国养老金制度与美国不同:城市居民基本养老金(即托底养老金)待遇水平平均为70%左右,在事实上部分承担了第二支柱养老金的功能;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支柱养老金发展十分缓慢。这就决定了,不能拿中国养老金和美国养老金做简单的对比。
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坚持最保守的投资策略,将基本养老金结余部分的一定比例投资于股票市场,是完全可行的,应该积极推进。
      第三个“利空”消息是,工行、中行2015年预期净利润增长为负。
       这个消息由一家财经媒体在3月16日率先推出,然后引起炒作。除了工行、中行将2015年的净利润增速目标定为负,建行2015年的净利润增速目标定为1%。
      客观而言,银行也有丰年、歉年,利润增长有起有伏是很正常的。当前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信贷需求下降,存款分流压力增大,利率市场化加速,降息周期开启,银行利润增长也会放缓。但只要优化服务、创新服务,努力降低成本,也还是可以挖出一些潜力。中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用‘双引擎’助力‘双中高’”,银行还是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立,国内银行有了一个面向全球的新合作伙伴,业务空间可以打开。国内银行的处境不一定那么差。
      再退一步讲,即便2015年度工行、中行、建行的净利润情况真如报道所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在3月16日就得出年度净利润负增长的结论,还是显得有点急。那么,他们在急什么呢?
       一些人对中国的经济总是没有信心,总是习惯性地去找“严重风险”。李克强总理在3月15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只要各方面同心协力,保持中国经济的大盘、基本面持续向好,是很有把握的”;“中国的确存在着个案性的金融风险,但是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按照7%的增长速度,    “每年可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这是很清晰的阐释,也是很郑重的承诺了,也应该成为我们看待形势的基本参照。现在需要的是各方协同,激发活力,克服困难,推进改革。
      如果按照前述三条“利空”消息去推断,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都没有丁点前途。请问,哪个国家的股市上涨不需要资金?中国股市的融资余额占市值的比例为2.8%,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为什么一定要给中国股市戴上“杠杆牛市”的帽子?是改革推动了股市走牛,不存在所谓“人造牛市”之说(请参见证券日报2014年12月22日《对所谓“人造牛市论”的四点说明》)。
所以,笔者认为,当前警惕“人造利空”比警惕“人造牛市”还要重要。

融资余额超1.31万亿元再创新高
       截至3月17日两市融资余额占两市总市值的比例为3%;昨日融资交易额占总成交金额比例突破30%
证券日报见习记者 乔誌东
      继17日大盘突破3500点创7年新高后,昨日上证指数继续保持迅猛的姿态向上发力,收报3577.3点,涨2.3%。在股指不断攀高的背后,融资融券余额也在不断扩大。
      “大盘近日强势上攻,创下反弹新高,大盘上涨和两融余额的增长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市场的上涨带来了很强的赚钱效应,吸引了投资者通过两融业务来加杠杆。”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17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3203.17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沪市8856.14亿元,深市4347.03亿元。而从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差值来看,截至3月17日,沪市两融余额差值为8781.51亿元,深市两融余额差值为4305.53亿元,两市合计达13087.04亿元,和节前的11010.79亿元相比,提升幅度已达18.86%,这也意味着,自春节以来,A股的杠杆比率仍在不断加大。
      杨德龙表示,另一方面,两融业务也给A股的上涨带来了巨量资金,有人把这一轮上涨称为“杠杆牛”也有一定的道理,还有一些通过民间配资公司来加杠杆,这些增量资金给市场的上涨“添了一把火”,A股走强和两融攀升的关系应该是互为因果。
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两会”期间表示,对于股市上涨而言,杠杆因素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融资融券的规模和风险总体可控,融资余额占市值的比例为2.8%,还处在较低水平;融资交易平均占每天的交易额的15%,虽然相对过去是扩大了,但总体上还是可控的。
      据记者统计,3月17日,沪深两市的总市值约为43.81万亿元,融资余额为13145.04亿元,融资余额占市值的比例为3%;沪深两市融资交易额为3502.78亿元,当天总成交金额为11035.48亿元,融资交易额占总成交金额的31.74%。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制造业、金融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占据了融资融券余额的前三位,三者的两融余额分别为5007.13亿元、2808.52亿元、889.74亿元。
      在两融余额不断攀升的同时,A股新开户数也在一路走高,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3月9日-13日,沪深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达到72.15万户,环比增长8.9%,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

外汇占款“转正” 货币宽松预期难减
证券日报记者 闫立良
      央行3月18日更新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买卖(即外汇占款)余额为293429.99亿元,较1月末的293007.85亿元增加了422.14亿元。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在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后转为正增长,增量规模创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高。
       “新增外汇占款虽然转正,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加大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难度,银行负债成本的上升则不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会形成阻碍。”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称,尽管2月份外汇占款重回正增长轨道,但未来这个指标将保持微量增长甚至负增长态势,从这个角度看,后续央行仍将动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增加货币供应,同时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2月末财政性存款余额为37591.24亿元,较上月减少4705.38亿元。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的正增长与财政性存款余额的减少,为      2月份增加了5127.52亿元。
      17日,35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市场人士称,央行续作了这批MLF,而且规模还有所增加,预计总量最高可达5000亿元。
       从2月份截至昨日,共计有近1万亿元的资金汇入市场,很好的化解了IPO“群发”对流动性的扰动。但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这两个渠道对货币供应施以了援手,同时17日央行主动调降了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10个基点,但基础货币仍存缺口,企业融资成本仍较高。这就意味着在MLF续作之后,央行后续仍需要动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来保证流动性的中性适度,为稳增长和调结构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措施,灵活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帮助企业和基层破解难题,稳定和扩大就业。跟踪分析经济运行新情况,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这也印证了市场对后续更多宽松货币政策措施的期待并非空穴来风。

IPO审核节奏加快 本周12家公司上会
       今年以来首发申请通过率为90.91%,去年全年首发申请通过率为90.68%
证券日报记者 朱宝琛
       昨日,包括大连派思燃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5家公司首发申请接受了发审委的审核。根据审核结果,除了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另外4家都获得通过。
       这是本月第二家首发申请被否的企业。3月4日,佳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被否。
       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审核了5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50家获得通过,2家被否,3家暂未表决,通过率为90.91%。
       90.91%的通过率与2014年全年相比相差并不大。根据记者统计,2014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了118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107家获得通过,10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为90.68%。
       今年以来暂缓表决的3家公司分别是北京汉邦高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潜股份有限公司和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此外,今年以来还有3家企业被取消审核。
       进入3月份以来,发审委审核速度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已经连续3周保持高压态势,前两周上会公司均达到了10家,本周12家公司上会也是创出新高。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一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信息表显示,截至3月12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10家,IPO过会公司为24家。其中,上交所主板为11家,深交所中小板为4家,深交所创业板为9家。再加上上周五过会的6家以及昨日过会的4家,IPO过会企业的总数目前已经达到了34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实做人 发表于 2015-3-19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向你们致敬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Jack 发表于 2015-3-1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明 发表于 2015-3-19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组的同志们辛苦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明 发表于 2015-3-19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地图

QQ|更新日志|版权声明|小黑屋|手机版|国恒缠师缠论谈 ( 鲁ICP备2022038653号-2 )

GMT+8, 2025-4-4 07:26 , Processed in 0.08470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应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